人类从问号中得到的启示比从句号中得到的多很多
—— 亚历克斯· 奥斯本
(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创造学和创造工程之父、头脑风暴法的发明人
有人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就是发明了“指导人们如何进行发明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奥斯本检核表法”。检核表是由创造技法的奠基人,创新过程之父的奥斯本先生提出一种创新方法,这个检核表技法原先仅作为智力激励法的辅助工具,供会议主持人引导发言用。
后来在实践中发现,这个表不仅能够对怎么提问题作为示范,而且还能启发和产生大量的创造性设想,从而演变为一种创造技法。(现在的设计思维和曼陀罗九宫格均汲取了其精华)

奥斯本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上过大学,1938年,21岁的他失了业。他时刻梦想着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新闻记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鼓足勇气去一家小报社应聘。主编问:“你有多少年的写作经验?”奥斯本回答:“只有三个月。不过请你先看看我写的文章吧!”
主编接过他的文章看了后,摇着头说:“年轻人,你这篇文章写得不怎么样,你既无写作经验,又缺乏写作技巧,文笔也不够通顺;但是你这篇文章也有独到的地方,内容上有独到的见解,这个独到的东西是创新。这就很可贵!凭这一点,我愿意试用你3个月试一试。”

奥斯本由此领悟到“创新性”的可贵,明白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他决心做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他反复研究主编给他的大叠报纸,又买回其它各种报纸进行比较。
第一天上班后,奥斯本迫不及待冲进主编的办公室,大声说:“主编先生,我有一个想法。”主编瞪大眼睛看着这个毛头小伙子。他不顾主编的表情,只顾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广告是报纸的生命钱,我们无法与各大报纸竞争大广告,而小工厂、小商店也做不起大广告,他们又急于把自己的产品或商品告诉更多的人,我们何不创造目录广告,以低廉的收费满足这一层次工商者的需要呢?”
主编说:“好啊!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想法!”这就是现在报刊上广泛采用的一条一条的分类广告。
奥斯本坚持每天提一条创新性的建议,两年后,这张小报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报业托拉斯,奥斯本也当上了报业集团拥有巨额股份的副董事长。
一、奥斯本检核表法的概念
奥斯本检核表法是指以该技法的发明者奥斯本命名、引导人们在创造过程中对照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象的空间、促进人们产生新设想、新方案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需要从新的角度思考,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可见发现和提出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奥斯本检核表法从9个维度75个问题,帮助我们拓宽想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序号 | 检核类别 | 检核内容(创造性设想) |
1 | 能否他用 | 有无新的用途?是否有新的使用方式?可否改变现有的使用方式? |
2 | 能否借用 | 有无类似的东西?利用类比能否产生新观念?过去有无类似的问题?可否模仿?能否超越? |
3 | 能否扩大 | 可否增加些什么?可否附加什么?可否增加使用时间?可否增加频率、尺寸、强度?可否提高性能?可否增加新成分?可否加倍?可否扩大若干倍?可否放大?可否夸大? |
4 | 能否缩小 | 可否减少些什么?可否密集、压缩、浓缩、聚束?可否微型化?可否缩短、变窄、去掉、分割、减轻?可否变成流线型? |
5 | 能否改变 | 可否改变功能、颜色、形状、运动、气味、音响、外形、外观?是否还有其他改变的可能性? |
6 | 能否代用 | 可否代替?用什么代替?有何别的排列、成分、材料、过程、能源、音响、颜色、照明? |
7 | 能否调整 | 可否变换?有无互换的成分?可否变换模式、布局顺序、操作工序、因果关系、速度或频率、工作规范? |
8 | 能否颠倒 | 可否颠倒?可否颠倒正负、正反、头尾、上下、位置、作用? |
9 | 能否组合 | 可否重新组合?可否尝试混合、合成、配合、协调、配套?可否把物体组合、目的组合、特性组合、观念组合? |
二、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价值?
1、远离思维惰性
思维惰性就是不想浪费脑细胞,由于习惯和适应,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不想去做思考,仅仅是把大脑内存里面形成的物质重新取出来,毕竟这样短期内比较节省时间,也比较节省脑细胞,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开始进入了思维的舒适区,在舒适区生活的越久,成长就越慢。
奥斯本检核表法提供了9个维度去刺激你的大脑,让自己慢慢去逃离自己的思维舒适区,强迫自己去思考和改变,进而远离思维惰性。

2、突破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惯性思维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式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奥斯本检核表法一共有9个维度75个问题,帮助人们突破思维定式,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3、建立思维自信
创新思维自信是指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周围的世界,拥有思维创造力自信的人会有很强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有创造力,敢于挑战挫折和失败。IDEO创始人大卫凯利谈到,他的使命就是希望通过帮助人们提升创造力自信,从而改变世界。
在创新的过程中,很多人不愿意不知道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害怕提问错了被人嘲笑,而奥斯本检核表法提供了提问的清单,有效帮助人们突破不愿意提问不会提问的心理障碍,帮助人们建立提问、思考、想象和创新思维自信。
三、奥斯本检核表法应用于哪些领域?
奥斯本检核表共有9类75个问题,启发我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使思路沿着正向、侧向、逆向及合向发散开来。因此它的侧重点是提出思考问题的角度而不是步骤,它的核心是启发和发挥联想的力量。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实施三步骤
第一步:明确问题:根据创新对象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检核讨论: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参照表中列出的问题,运用丰富想象力,强制性地一个个核对讨论,写出新设想。
第三步:筛选评估:对新设想进行筛选,将最有价值和创新性的设想筛选出来。
案例1:手电筒的创意检核
序号 | 检核类别 | 手电筒(创造性设想) |
1 | 能否他用 | 其他用途:信号灯,装饰灯 |
2 | 能否借用 | 增加功能:加大反光罩,增加灯泡亮度 |
3 | 能否扩大 | 延长使用寿命:使用节电、降压开关 |
4 | 能否缩小 | 缩小体积:1号电池——2好电池——5号电池——8号电池——纽扣电池 |
5 | 能否改变 | 改一改:改灯罩、改小电珠和用彩色电珠等 |
6 | 能否代用 | 代用:用发光两极管代替小电珠 |
7 | 能否调整 | 换型号:两节电池直排、横排、改变式样 |
8 | 能否颠倒 | 反过来想:不用干电池的手电筒,手摇磁电机供电 |
9 | 能否组合 | 与其他组合:带收音机的手电筒,对讲机手电筒组合 |
案例2: 相机的创意检核
序号 | 检核类别 | 相机的(创造性设想) |
1 | 能否他用 | 其他用途:镜子,扫码器,夜视仪 |
2 | 能否借用 | 配一个眼镜,仿人眼视角拍摄 |
3 | 能否扩大 | 太阳能充电,无线充电,手机反向充电 |
4 | 能否缩小 | 缩小体积:微单, |
5 | 能否改变 | 双向弹出镜头,光学原理,摄像机+望远镜 |
6 | 能否代用 | 遥控拍摄,定时拍摄 |
7 | 能否调整 | 加入播放器,路上旅行可播放音乐,声音采集器 |
8 | 能否颠倒 | 反过来想:镜头翻转,做成天文望远镜 |
9 | 能否组合 | 无人机,手机控制,人眼智能连接 |
四、检核表法的实施过程注意事项:
1、不遗漏:要联系实际一条一条地进行核检,不要有遗漏。
2、多检核:要多核检几遍,效果会更好,或许会更准确地选择出所需创新、发明的方面。
3、多创想:在检核每项内容时,要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设想。进行检索思考时,可以将每大类问题作为一种单独的创新方法来运用。
核检方式可根据需要,一人核检也可以,三至八人共同核检也可以。集体核检可以互相激励,产生头脑风暴,更有希望创新。
总结创新最大敌人是思维的惰性。大部分人思维总是自觉和不自觉沿着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来看待事物,对问题不敏感,即使看出了事物的缺陷和毛病,也懒于去进一步思索不爱动脑筋,不进行积极的思维。
检核表法的设计特点是多角度思维,用问题去引导发散思考。检核表法使人们突破了不愿提问或不善提问的心理障碍,在进行逐项检核时,强迫人们扩展思维,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开拓了创新的思路,大大提高了创新的成功率。

愿你在探索智慧的路上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