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如何学习”是终极生存技能
学习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一套理解事物的体系。学习活动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规划,需要反思。一旦人们懂得如何学习,将会更高效、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的专业技能。
而今,我们已经与计算机形成了共生关系,共存于广泛互联的系统当中,我们与其记住具体信息,还不如记住到哪里找到这些信息。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在一个事实、数字可以像水一样自由流动的数据世界当中,当汽车都能够自动驾驶的时候,我们必须快速高效地掌握专业技能,更精准地抓住复杂问题的关键点。
学会“如何学习”?,将是专家们所说的“终极生存技能”?,这是现代社会超越其他一切技能的关键能力。因为一旦学会了如何学习,你就可以学习任何事物。对一个社会而言,我们需要更丰富的教育形态,使信息和知识能够共同作用,并培养出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你准备学习一种值得深入理解和掌握的专业技能,那么只有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掌握。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找到价值感
如果不想学习,那自然就学不会,也就更谈不上精通了。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打算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有价值的,而且必须能发现其中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赋予某种事物具体意义的过程。人们必须认识到知识与技能的价值,才有可能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学习活动与自己的相关性,找到所学专业技能对自己的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还要发现这个专业的重要性。学习活动通常就是要让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意义能够以某种形式展现出来。所以,这个时候不要采用被动的学习形式,如反复阅读和画重点,而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比如进行小测验或者自我解读。
如果你真的想深入掌握一段文字,那就自己把它表演出来;如果你希望理解一个概念,就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另一个方法就是复述。下一次如果有人给你一个具体的指令,并让你用自己的话把指令复述一遍,那么你总结这个指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知识再次生成的过程,这样你记住这个指令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二、设立目标
在精通某项技能的初始阶段,专注才是最关键的。我们需要搞清楚我们要学习的究竟是什么,并且设定阶段性目标。
在学习活动的初期,保持专注是关键。人们需要在这个阶段搞清楚自己究竟想学什么知识或者技能,这个时候可以把学习活动看成知识管理活动。为了有所收获,我们需要设定目标,确定时间节点,规划具体的实现策略等。
大量的研究表明,具有清晰目标的人比设定“好好工作”这类含糊目标的人,最终取得的结果要好得多。
学习目标不能是模糊的目标。过于远大的目标也会带来反作用,因为那些目标看起来太遥远了,忽视了我们的情绪感受。其实,人们更容易完成一些看起来比较容易衡量的小目标。
在设定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把目标设定得比你平时适应的情形稍微难一点。比如,如果你想学习艺术史,那么你很可能从回顾已经熟知的内容开始:伦勃朗是荷兰画家,凡·高是后印象派画家等。但是,只有当你稍微跨出舒适区一点点,努力达到你暂时还达不到的水平,学习才能真正开始。
三、刻意练习:提升知识与技能
某些形式的练习,可以让我们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在这个学习阶段,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打磨技巧,从而提高技能水平。
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精益求精,打磨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也就是说,人们需要安排专门的时间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刻意练习可以让人们表现得更好,从而确保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了如指掌。
一项著名的研究项目表明,一组研究对象回忆篇章内容比另外一组简单重复阅读篇章内容的人,学习收获更多。如果你读了文章后问自己问题,比简单重复阅读这篇文章会理解得更深入。
在刻意练习中,有效的反馈具有指导作用。
最好的反馈意见是,既有对结果的判断,也有与正确答案相关的提示。
最有效的反馈往往是,首先指出回答错误,然后给出一点点提示:?比如告知对方单词的正确拼写是以字母g开头的。?”如果还是不能回答正确,那么再多给一点提示:?“想象一下ga后面是什么??”直到拼写出整个单词gallo(公鸡)。
四、付诸实践
在这一阶段,我们在掌握了基础内容之后,需要把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借此充实我们的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要加深对知识与技能实际意义的理解。
人们通过向自己解释概念、问自己问题,也可以收获良多。比如,可以尝试问问自己:这种想法行得通吗?这是如何工作的?当人们向别人解释概念或者技巧的时候,可以起到提升学习效果的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组配合工作那么有效,因为向同伴解释的时候,自己也在学习。
五、融会贯通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把所有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明白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在学习目的方面,了解某一个具体细节或者一个步骤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知道这个细节或步骤如何与其他部分互动。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逐步理解各种知识内容如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点孤立的细节或者一个步骤,我们需要理解这些细节如何按照一定步骤进行互动。
简单地说,我们需要掌握专业领域底层的体系结构。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这些简单的事实情况,理解它们是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要通过自己问问题,认真钻研,深刻理解一个专业领域的内在关系:这一专业知识背后存在一个怎样的体系?因果关系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这些信息对我有什么用处?
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做假设。如果你正在学习生物学,那么想一想:如果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进化会怎么样?如果你正在学习文学作品,希望更好地理解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么不妨假设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这对年轻情侣并没有死去,那么他们两个家族之间是否还会继续彼此的恩怨?
概念图是一个用来解释专业体系内部关系的强大工具。当把知识与技能的内部关系用图形展示出来的时候,我们的收获会更大。同时要在类似的场景下交叉比较,这样更有助于看清所学专业领域背后的关系。
六、反思与回顾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犯错误或者过度自信,所以我们需要回顾和反思,重新审视我们的理解,从反思学习过程的活动中有所收获。
其他人对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也会非常有帮助。当我们暴露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之中时,我们的收获会比较大。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反思,想一想我们学到了什么,尤其是要问问自己:我的思维有哪些变化?这些内容是如何组合到一起的?我学的是什么?下一步应该学习什么内容?
归根到底,我们学习某个专业,就是要学习这个专业领域的系统化思维。
如果学习微观经济学,我们就要学会像微观经济学专家一样思考;如果学习生物学,我们就应该学会像生物学家一样思考。
总结:把珍珠串成线
学习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理解一套有机结合的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越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收获就会越多。如果你在阅读一段文字,那么问几个问题:这段文字讲的是什么事情?作者希望表明的观点是什么?这里有没有看起来说得不清楚的地方?与此同时,要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你有没有得到一些反馈意见?有没有和一些参考标准做对比?
如果你准备做演讲,那么可以用录像机录下来看看;如果你在写一篇文章,那么不妨让你的朋友从头到尾读一遍;如果你在学习西班牙语,那么可以与西班牙语为母语的人多对话。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为学习设立目标,需要搞清楚我们的学习目的。另外,别忘了审视一下你自己的思维过程:你真的看懂了吗?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总是会忘记某些部分?在这方面,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实际上,我们总会忘记某些事实和细节。据估计,我们一小时就会忘记所学内容的一半,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以后,复习一下所学内容。
你很容易发现,只要多做些辅助记忆的提示卡片,学习效果就可以提升30%。
情绪因素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我们通常认为学习是纯理性的,是深层的逻辑和推理过程,然而我们的大脑却不是这样工作的。掌握某项技能,既是认知性的也是非认知性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根本不相信自己所学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学得会。就好比一台机器既需要润滑油也需要燃料,才能运转正常,我们的大脑也一样,既需要理智也需要情感,才能保持高水平的运行。
为了学习某项专业技能,我们还需要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有效学习的本质就是要看到一个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问问自己:有没有哪些类比可以帮助解释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与其他领域或其他课题有什么联系?比如,你在学习物理学中的黑洞概念,你能想出哪些相似的概念?黑洞和下水道通水孔相似吗?黑洞像瀑布、像垃圾桶吗?
最后我要说的是,确实存在着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帮助人们学会如何掌握为实现一定目标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今天的世界,仅仅变得聪明一些或者掌握大量的事实是远远不够的。学习的目标在于成长为一个高效的学习者,成为一个高效利用有工具的人。

愿你在探索智慧的路上走得更远~